重慶皓普電氣有(you)限(xian)公司
熱線電話:17783086592
聯系(xi)人:吳億興 13883587842
座(zuo)機(ji):+86 23 68640515
傳真:+86 23 68640517
郵箱:haopuele@163.com
網址:lianghuagongcheng.cn
地址:重慶(qing)市(shi)九(jiu)龍(long)坡區九(jiu)龍(long)園區紅獅大道5號金科(ke)500間26-14號
財聯社8月20日訊(編輯 劉越)昨晚(wan),國務院常務會(hui)議決定延續實施新能源(yuan)汽車免征車購稅等(deng)政策,促進大宗消費。為(wei)擴大(da)消費(fei)、培育新增長點和促進新能(neng)源汽車消費(fei)、相關產業(ye)升級,會議(yi)決定,對新能(neng)源汽車,將免征車購稅政策延至明年底,繼(ji)續予(yu)以免征車(che)船稅(shui)和消費稅(shui)、路權、牌照(zhao)等支持。大力建設充電樁,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予以支持。
充電問題被認為是電動車行業推廣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對于推廣發展電動汽車至關重要。近年來,國家充電設施規劃建設政策頻出。據中信證券分析師黃亞元6月21日發布的研報中梳理,2020年,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配套設施,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,納入“新基建”成為七大產業之一。
2022年各省份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新能源充電設施的建設,預計未來車樁比將逐步降低至2:1。黃亞元指出,當前充電樁建設情況距離整體規劃目標還有差距,隨著指導意見的修改與政策推進,預計車樁比仍有下降空間,充電樁建設仍(reng)將繼續推進。
光大證券分析師楊紹輝等8月1日發布的研報指出,截至2022年6月底,新能源汽車全國保有量達1001萬輛,占汽車總量的3.23%;中國充電樁保有量為391.8萬臺。粵開證券分析師李興8月11日發布的研報中指出,2016年至今,國內的電動車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已激增至106萬臺,預計政策利好持續釋放,充電樁作為核心基礎設施覆蓋率將迅速提升。
此外,私人充電樁建設加速,增速占比領先。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,2022年1-5月,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96.3萬臺,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上漲253.8%,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同比上升516.5%。
市場規模方面,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,2017年我國充電樁市場規模僅為72億元,在市場和政策雙因素驅動下,2021年達到419億元,2017-2021年CAGR為55%,預計到2026年底市場規模有望達2870億元。浙商證券分析師邱世梁等4月16日的研報預計,2025年全球新增充電樁數量有望達1399萬臺,對應市場空間達1963億元,2021-2025年CAGR達65%。
開源證券分析師陳寶健7月19日發布的研報中指出,據工信部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21-2035)》,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新車銷量比重目標達到25%。賽迪顧問預計到2030年,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6420萬輛,根據車樁比1:1的建設目標,未來10年,中國充電樁建設仍然存在約6300萬的缺口,預計將形成10253億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。
產業鏈方面,新能源充電樁產業鏈包括上游充電樁部件制造商、中游充電樁運營服務提供商、下游支持環節。其中設備零部件生產商(裝備端)和充電樁運營商(運營端)是充電樁產業鏈最主(zhu)要的環節。邱世梁(liang)指出,充電樁上游(you)設備(bei)競爭充分、中(zhong)(zhong)游(you)運(yun)營頭部集中(zhong)(zhong)、下游(you)服(fu)務模式仍(reng)待探索(suo)。
具體來看,上游設備的技術門檻較低,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(盈(ying)利能力較(jiao)低),目(mu)前國(guo)內充電(dian)(dian)樁(zhuang)設備(bei)生產領域的相關公(gong)司(si)數(shu)量超過300家,市場競爭較(jiao)充分。主要企業包括:國(guo)電(dian)(dian)南瑞、科(ke)士(shi)達、盛弘股份(fen)、科(ke)陸電(dian)(dian)子、許繼電(dian)(dian)氣(qi)、和順電(dian)(dian)氣(qi)、思源電(dian)(dian)氣(qi)、中恒電(dian)(dian)氣(qi)、森源電(dian)(dian)氣(qi)、炬華(hua)科(ke)技、易事特、萬馬(ma)股份(fen)、奧特迅(xun)、英可瑞等。
中游運營方面,市場參與者主要為第三方專業運營企業,還有部分車企、能源/電網企業也涉足充電運營服務。2021年公共充電樁運營商top5包括星星充電、特來電、國家電網、云快充、南方電網。楊紹輝認為充電樁運營商頭部聚集效應明顯。截至(zhi)2022年6月,全(quan)國(guo)充電(dian)運營企業(ye)所運營充電(dian)樁數量超1.4萬臺的共15家(jia),前(qian)十五家(jia)運營商運營充電(dian)樁數量占比92.5%。
下游服(fu)務(wu)(wu)方面,充(chong)電(dian)樁將通過與智能電(dian)網(wang)、物聯網(wang)、5G通信、云(yun)計算(suan)、大數(shu)據、人工智能、車聯網(wang)等高新(xin)技術緊(jin)密(mi)結(jie)合,將產業鏈(lian)向后延(yan)伸,拓展新(xin)的增值服(fu)務(wu)(wu)領域(yu),以提(ti)升充(chong)電(dian)樁的利用率和盈利能力,具體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。
從上市公司來看,東吳證券分析師張良衛6月1日發布的研報指出,國內公司除盛弘股份外,國電南瑞、特銳德、欣銳科技、英可瑞、奧特迅等充電樁相關業務毛利率都未超過30%。其中,特銳德今年一季度充電運營平臺接入充電樁總量達26.8萬根,國內份額約22%;英可瑞推出液冷系列化模塊產品及充電樁系統解決方案,提高充電樁系統的耐氣候性;奧特迅在(zai)全國各地投(tou)資、建設及運(yun)營(ying)了100多座集約(yue)式(shi)柔性公共充電(dian)示范(fan)站(zhan)。
然而,楊紹輝指出,充電慢的問題依然是阻礙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。張良衛亦指出,海外充電樁公司,如以產品開發為主的ABB和西門子的毛利率都超過了30%,特(te)斯(si)拉的充電樁業務毛利也在30%左右,略高于國內公司的平均水平。